2015年2月16日 星期一

Peter Thiel 有講的和沒講的

作者:且徐行

一陣子沒 po文了,且徐行除了大掃除外,還趕在彼得演講前看完他的書《從0到1》(天下雜誌有沒有感動,我是少數特別提到貴社出版的這本書...)

彭博網站圖片

彼得是誰?台灣人不大熟悉的 PayPal 公司的創辦六元老之一(說是元老,當時五人沒超過23歲,其一是"鋼鐵人"原型 Elon Musk ),PayPal 是很屌的一家公司,產品為想要取代美元的虛擬貨幣,後來高價賣給 eBay。彼得還有很多光榮投資,請自己 google。

據說馬雲曾批評台灣都是老花仔去跟他談創新,那麼,彼得的場子倒是可以看到希望。在我看來,台下多為年輕男性,很多看起來電腦很強的宅宅(無不敬之意,如有冒犯請見諒,總比被叫老花仔好吧,哎呀又得罪人了)。

幾個重點:

1. 對於火紅的字眼( buzzword )要抱持懷疑

彼得舉例譬如雲端運算、健康照護軟體巴拉巴拉。這實在非常 against 台灣人一窩蜂的個性,大家都經歷過人生某階段聽到蛋撻和雷神整個就很 high 有沒有。

但排隊買的東西起碼很具象,可怕的是那種不太有人懂,但講起來好像很 fashion 的東西,一炒作就很像國王的新衣,譬如說前陣子我讀到一篇文章,說新北市政府引入大數據解決民怨,市政 up up 等等。

問世間,多少人懂得"大數據"呢?但看到這字就好像看到格雷的陰影一樣很興奮的呀。

那篇報導完全沒有具體講該市府怎麼做,只說引入這套後,滿意度就好高(相信我,這不須靠 big data,paperwork 就可以)

彼得特別說,不要被趨勢字眼誤導,應注意事業本質,否則一旦標籤標錯了,就易判斷失誤。

例如 facebook,你就只把它當社交網路服務事業(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 ),會忽略了它不同於當時"同類事業"的一大特點-- facebook 的概念是把真實自我( the real self )放上網路。

看到這特點(應該還有其他點啦),彼得當年50萬美金入股臉書,現在仍為董事(削翻了,老兄)

這關且徐行應該可以 pass,因為我一整個對流行有點 lag,以前粉飾太平的 paperwork 又做很多,很容易就疑東疑西,哈哈哈。

2. 輸家才去競爭( competition is for losers ) 
這是 Peter Thiel 自豪的獨特觀念,要追求獨佔市場( monopoly ),華爾街日報遂替他的概念造個經典句(如小標)。

警語:請第四台業者不要看到"獨佔"就自己對號入座,人家的獨佔是指"不斷創新",不跟其他企業在同一個紅海廝殺,不像你們...。

彼得一直覺得,想競爭就去開餐廳,哈哈哈,這時好想叫戴勝益上擂台,反正他總有一堆創業大道理。

彼得以 MBA 學生、華爾街人士等競爭激烈著稱的圈子為例,大嘆世人似難跳脫競爭桎梏,哎喲,他可有所不知華人社會競爭的觀念才是被無限放大。

想到這年頭,我還能聽到長輩說龍年生的小孩競爭比較激烈,不禁慨歎什麼時候了,還認為小孩未來的目標是要贏過同齡、同國籍的人啊(很熟悉嗎?這是聯考遺毒!!)。

這種競爭思維不僅深植人心,也主導國家政策。台灣要產業升級與創新從上世紀就開始講了吧,很少看到企業與政府有積極作為,不過都很熱衷降低關稅以"提升競爭力"的 FTA (當然,台灣應多與其他國為善,不過重點不成比例地放在零關稅上,而非產品本身,此乃創新一大障礙),大家就在"紅海"中載浮載沉啊。

來講有在做品牌的公司好了,有點好奇在台灣企業環境與文化裡,員工會有這種 luxury 去創意發想新產品嗎?當蘋果員工可以思考創新產品,htc 員工通常是被下一季要出貨多少隻的死線追著跑。

當我們落入追逐市佔率而無法自拔時,那就要擔心已成為"競爭的輸家",市佔率就是你吃多一點,別人就少吃些的零和競爭思維,倒不如利潤來的實際,尤其是 Peter Thiel 提到的隨著時間推展、具有"複利"潛力公司,正是投資首選。

這點要突破真的很困難,且徐行還是不免跑去比較網頁瀏覽數,好膚淺呀我,演講聽完我有自己去牆邊反省一下。


3. Google 或蘋果?
很多人 quote 彼得說這兩巨頭他會看好蘋果多一些,其實半年前彼得被問到這問題時,給的是相反的答案



才說不要競爭,但觀眾還是喜歡看這種酷斯拉大戰哥吉拉的戲碼,誘導彼得選邊站。其實企業是在動態環境中營運,兩個強手也不好說哪個穩死,他不過就是逢場作答罷了,大家也不用對當下那個答案放太多感情。

我比較好奇,啥原因改變他答案的?

半年前說雖然 google 在歐洲面對反壟斷訴訟,但蘋果只靠手機在賺錢,所以 google 勝; 現在 google 還是擺不平歐洲人,可是他說蘋果有品牌力,所以比較看好。

有點懷疑蘋果要走電動車這件事有沒有改變他的答案?畢竟這證實了蘋果在思索其他的載具。私以為蘋果的電動車應該不會是傳統汽車工廠打造出來的德性,重點應該是用蘋果軟體打造"車魂"(當我在瞎扯)。


我先去打掃了,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