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1日 星期日

金石堂偶遇大嬸有感

作者:且徐行

日前,我又以偽文青姿態去金石堂,且不知羞地跑到兒童專區看童書 (終於有符合我程度的書真開心)。


一位大嬸既不是帶孫也不看書,而是熱絡地管理秩序並與大家互動,和我偏安一隅、小孩看了也不敢打擾的陰鷙模樣,形成強烈對比。

有個小男孩用鉛筆素描樂高積木的人事物,本子幾乎快畫滿了,顯見他對此事的天賦與熱情。大嬸把本子借來翻閱 (私以為她很像退休老師,有18趴的那種),讚美幾句後開始評論,「這麼會畫畫,那以後當畫家...可以開..畫..展...」最後一句講了還撇撇嘴,有些不以為然。

我看了她一眼,大嬸看到我這成年人,就一副我一定也能認同她說法的樣子,「不然畫家...怎麼賺錢呢...」

我怎麼可能認同她說法咧?我常想要是能有彎彎、馬克的繪畫本事就好惹。老子要是會畫畫哪還寫這麼多字啊....寫心酸啊 (心酸怎麼畫...傷腦筋)。

還有,看小男孩畫畫就說當畫家,怎麼沒注意到他愛樂高?去年有位從小玩樂高的台灣年輕人進丹麥樂高總部作設計師,樂高現在還出電影啊,分鏡腳本、動畫設計也都需要人才啊。

再說,畫家就只能開畫展,實在是非常 1.0 的想法,就是以前畢卡索就是這樣紅起來的,所以畫家要紅就是這樣,管它什麼網路、跨界和多媒體。

鄙人平生沒啥大道理,但今日聽大嬸在這大放厥詞,士可忍孰不可忍 (ㄟ,會畫畫的又不是你),就打臉她個幾句,大嬸聞言只是喔喔兩聲,但看起來不以為然。

我本來就不奢求能改變大嬸的想法,我的職涯裡這種人見多了 (撥瀏海),知道跟他們說到嘴角全波也是徒勞無功 (就當他們是沒救了就是...)。

那為什麼還要出言反駁呢?我完全是為了講給小男孩聽的,講給那個還在探索世界、腦裡應該充滿無限可能的下一代。

我要傳達的意思是,小男孩的人生可以無邊無際,我並不是鼓勵小男孩就一定要走畫畫這條路,但強烈反對大人用自己封閉的想像力硬生生地去幫小孩畫上想像的疆界。

TED 名人 Ken Robinson 爵士,倡言學校系統是上一代針對當時社會所設計的,扼殺許多孩童的創意以求一致性,然而現在與未來都已經不是也不會是當初想像的那個模樣。

我對台灣教育系統嚴重過敏 (見諸於我對 "退休老師" 的刻板印象與偏見),沒辦法像 Robinson 那樣有大智大德去致力改善學校教育。

但縮小到自己生活範圍,不論是作為家長或別人的長輩,我知道我的定位是努力當個 facilitator,小孩是主角,我協助小孩去尋找人生目標,幫助他們去達成 (啊,是父母要努力攢錢的意思嗎?嗯,請先把重點放在前一句好了)。


未來世界裡,你知道抓週應該要擺那些東西嗎?

或許有人認為讓小孩尋找人生目標是不切實際的說法,但我認為那是父母如何引導的執行層面問題,大嬸「一套標準走江湖」才是真真切切的不切實際,怎麼說呢?

這種想法的根基點並不在於「行行出狀元」 (竊以為這句話是老一輩拙劣地要隱藏「唯有讀書高」觀念才創出來的)。現在時代已成跳躍型成長,誰有把握自己能清楚界定未來會有「哪幾行」?怎樣才算是「狀元」?

我自認,既然沒辦法回答上述問題,就不要拿自以為的標準答案去欺哄下一代。讓小孩寫了一堆測驗卷、補習補得昏天暗地後,還得不到你許他的未來。